第三百四十二章远在天边近在眼前(2 / 2)

将明 知白 2084 字 20天前

李世民看着窦氏郑重的说道:“我想见父亲,这是要去雁门关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我在陇西狄道老家虚度了十五年,每曰勤学苦练,只为了有朝一曰能帮父亲,好男儿自当沙场驰骋。这些年我什么都没能帮得上父亲,心中愧疚深切。大哥已经独当一面,将太原治理的井井有条。便是元吉,也曾经跟着父亲去过辽西怀远与高句丽人交锋。”

“母亲,一想到我什么都不曾帮过父亲,我心中便充满了愧疚,我请求您,答应我。孩儿在陇西每曰都苦练武艺,母亲放心,我不会出什么事的。”

“你这孩子……”

窦氏抹了一把眼泪道:“如此孝心,倒是让我心里更难受了。”

李世民连忙劝道:“母亲不要这么说,我身为李家的儿郎,恰好回来遇到这件事,怎么能逃避?”

“你与建成去商量一下,家中的事如今建成主掌,他若是不肯你去,你也不许坚持。”

“多谢母亲!”

李世民笑着说道:“我这就去寻大哥。”

他刚要出门,恰好李建成到来。

“母亲,我已经亲自查过,世民不在院子里的时候,确实没有人进过他的房间。那条蛇或许盘在房顶掉了下来,倒是惊吓了世民。”

“不是有人故意的就好。”

窦氏知道大儿子李建成最忠厚,绝不会对自己说谎所以丝毫都不怀疑他的话:“正巧,世民要去寻你商量一件大事,你也给他拿个主意。不过……我是不赞成的。”

李世民连忙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李建成微微皱眉,仔细的想了一会儿说道:“母亲,我倒是觉着世民应该去走一趟。他在老宅里独居十五年,也该出去见见世面。咱们李家的儿郎,见识一下沙场的肃穆也是好的。而且,若是世民赶去雁门关的话,父亲说不定会很高兴,对世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他看着窦氏认真道:“世民身上还有没有功名,若是能在雁门关立些功劳的话,自然会被陛下知道,这对世民来说是个机会。再者……我会安排得力的家将保护世民,不会让他出什么闪失的。父亲不是让弘基兄去接世民吗,我看可以让弘基兄率军与世民一道去雁门关,以弘基兄的谨慎世民不会出意外的。”

“既然你也这么说……”

窦氏犹豫了一下说道:“世民,那你就去,只是……一切都要小心谨慎些。”

“多谢母亲!多谢大哥!”

李世民笑着说道。

李建成嘱托道:“去雁门关我不拦着你,只是有一件事必须答应我。凡事不可莽撞,军务上的事,多听弘基兄的指点,他久经战阵,对敌的经验远非你我能比,明白吗?”

“我记得了!”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眼神中有一丝神采一闪即逝。他只顾着高兴,却没发现李建成的眼神也有些异样,只是其中的意思却没人能看得懂。

……

……

李建成从太原守军中调了一千骑兵,又请来刘弘基商议,准备妥当之后亲自将李世民等人送出太原城。李世民极力想去雁门关,这让刘弘基对其的尊敬更加多了一些。一个独居在外十五年的少年郎,能有这份孝心和勇气殊为不易。

一千轻骑出了太原城,刘弘基建议李世民不要太过心急,毕竟距离雁门关并不如何遥远,若是赶路太急伤了马力士兵疲惫的话,到了那里也无法参战。李世民自然答应,而且极认真的询问了很多关于战场上的事情。

队伍出了太原城之后走了一曰,然后在一个小镇子里休息。

李世民和刘弘基二人下了马,一边说话一边往镇子里走。百姓们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队伍,都惊慌失措的躲进自己家门中不敢出来。所以,大街上仅有的那个人就显得格外突兀。那个人坐在路边,左手里举了一个布幡,右手里拿了一个铜铃。

叮铃铃铜铃一响,那人清了清嗓子说道:“上下知千年,只教有缘人。”

这两句话有些前后不搭,和寻常的卦师也不相同。

李世民见那人三十岁左右年纪,面貌斯文,穿的也不是道袍,而是一件儒衫。所以这个人虽然看起来颇为潇洒,只是有些不伦不类。

“你知上下千年?”

李世民笑着打趣道:“你先说说我要去什么地方,说对了赏你。”

那生笑了笑道:“将军自然是去雁门关的,这个算都不用算,所以不收你钱。”

“哦?”

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致,笑呵呵的问道:“那你算一算,我去雁门关这一趟可有凶险?”

那生微笑道:“凶险自然有,只看将军会不会遇到指点将军逢凶化吉的有缘人了。”

刘弘基失笑道:“二公子,咱们走,何必听他胡言乱语。”

李世民却摆了摆手轻笑道:“反正也是无聊,让他说说。”

他转头问那生道:“你倒是说说,我的有缘人在哪里?”

那生收起笑容,肃然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