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2)

桃源农家日常 络缤 3174 字 1天前

常喜乐顿时眼睛一亮,新县令可是进士出身,对科考非常有经验的。

这些书籍可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多谢大人!我一定会努力,不会让大人失望。”

“一切只需尽力而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新县令是个实用派,并不像一般读书人那样觉得读书为官才是正道。他看到常喜乐在农事上有天分,虽然依然希望他科考能够成功,却不希望他因为科考把这天分埋没。

常喜乐因为这句话对新县令更加有好感了,这裴家人办事果然牢靠,活动的人是他所需要和喜欢的类型。

新县令看完盐碱地便是离开了,绕了路并没有进村庄里,不想打扰村民们的欢乐,不少人都是事后才知道新县令竟是亲自过来了。

热闹了三天之后,桃源村人又开始忙碌起来。

去年的轮种大家都看到了效果,发现并不会使得土地肥力下降,收成还非常的号。所以水稻收割以后,纷纷都种起了油菜。

榨油坊生意好,又不愁销路,只要大家肯种,榨油坊都能消耗掉。

如今不用交赋税,桃源村的人恨不得把所有力气都给花出去。

去年榨油坊因为后期没有原料,可是闲了好一阵子。榨油坊的一群老爷们等这个时候已经等得眼睛都发绿光了,就想着赶紧开工。现在看到有这么多原料让他们加工,乐得嘴都快笑歪了。完全不在意如此会带来多少活计,对他们来说有活干心里才踏实。

今年收的茱萸和油茶果比去年更多了,大家经过了去年,不少人平时尤为注意哪里有茱萸和油茶。尤其大家知道茱萸酱、茶油等早就卖完,今年必是会多收,老早就开始进林子打探了。

而且常喜乐还派人到临近的县里去收,尤家那边也在枇杷县张罗着,到最后收拢总数发现足足比去年翻了五倍。

还好常喜乐这次早有准备,之前就将仓库建好,倒是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存放。

如此一来雇佣处理茱萸的人也就更多了,常喜乐寻人专门建了一处房子专门进行加工,也全都是泥巴瓦房,并称之为桃源村茱萸工坊。榨油坊也多招了人手,否则转不过来。

工坊里雇佣的全都是女子,且虽只是这一阵子的工夫。但是只要干得好,没有出现偷奸耍滑的现象,以后每一年这个时候都会雇佣,成为老员工,一直会被雇佣到身体不便为止。

这些人因为长时间处在刺激性气味中,常喜乐曾经受过荼毒,知道那感觉不好受,因此开的工钱非常的高。能被选中的人,乐得好几晚都睡不着觉。

也有人到常家去活动,常家人统一口径,那就是勤劳肯干,不出幺蛾子,就不怕没有机会。

虽然这话万金油,可大家心里也都有了底。况且虽然他们很想进工坊,可平时的采摘等活挣得也不少,因此虽然失望却也不觉得有什么。

桃源村的粉丝和干米粉也非常受欢迎,所以常喜乐又组建了制粉坊,并且还配上了专用的水磨,负责将黄豆或者大米磨制成粉。如此一来,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可以加大产量,形成规模化。而里头雇佣的依然都是女子,制粉坊和茱萸工坊都在一个山头,一个在这边山腰,一个在山脚。

这其中除了女子更细心更适合以外,也有照拂女子之意。雇佣的女子多是家里不太好的,比如家中有病人或者是寡妇自己带着孩子的。且为了公平,还要多加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家中没有人在其他作坊里干活的。

这世的女子不容易,桃源村虽然对女子已经非常宽容,但是依然比不上男人。所以常喜乐尽可能的根据这里女人的特征,为她们提供相应的岗位。

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唯有女子立起来,才有真正的话语权。

常喜乐觉得世外桃源就是应该没有歧视,人人平等,相对公平。

常喜乐还寻村子里织布手艺好的女子,专门给工坊里的工人制作专门的工作服。上面还绣着常喜乐涉及的桃源村品牌商标。桃源村品牌商标是以桃花轮廓为底,上面绣着青山绿水。

工作服把人包裹得严实,制作吃食的,为了防止碎发掉入,还得把头给包起来,带上口罩。一切都是为了方便干活,所以注重实用而不是好看,但是桃源村的人都希望自己也拥有这么一套衣服,因为这就代表着能进入工坊做工。

能入工坊做工的人,如今不仅能挣钱,还是被人羡慕的对象。

尤其女工们,她们每次上工的时候都结伴而行,一路上欢声笑语毫不掩饰自己的快乐。

这些女人走路的时候都会微微抬起下巴,露出自信的笑容,不管容貌如何,都让人觉得十分美丽。

因为能加入工坊不仅每个月能领到工钱,以后到了年纪‘退休’了,每个月还能领到养老金!不仅如此,平日若是病了,还能报销一部分的医疗费用。这些福利在这里是从不曾有过的,人生在世最怕就生病和衰老干不了活,可有了这些,也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虽说桃源村向来厚道,若某一家真的到了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大家都会搭把手,公中也会出钱。可那些都是情义不是本分,不像工坊的福利那样,是他们自己劳动所得,是理所当然而不是仰仗谁的鼻息。

如此条件之下,怎么不会让大家对生活有盼头,自信和从容?

所以现在拥有桃源村品牌标志的衣服,成为了桃源村人最羡慕的。

除了工坊里的人,连负责在外头跑销路、收东西的村民,也会穿上绣有桃源村品牌标志的衣服。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在无形中给大家灌输品牌的概念。

如今桃源村以外的人也渐渐开始有了这么个概念,只要看到穿着绣有那个标志衣服的人,就知道是桃源村的人。且这些人身份不简单,是为了桃源村出产的东西而来。

桃源村收茱萸、茶油果、油菜籽、绿豆、大米等等物件,而且给的价格十分公道,拿来的称也不会动手脚,分量都事足足的。所以只要有想卖家里产的东西的,一见到这个标志,就会非常高兴。尤其在稻香县里更是如此,因为若不是桃源村,他们怎么有机会免税三年。

如此一来,其他村子的人看到这个标志的人到自个地方,都会热情的宽待,这些待遇让桃源村人的归属感更强了。

第62章 弹棉花

棉花是首次出现在桃源村,不少人都不曾见过,包括宋挽呈从前不过是耳闻几句,也没有见过此物。所以常家的棉花被收回来,当即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大家都想知道这东西是如何织布成衣,东西怎么样。

宋挽呈也非常感兴趣,他交代常喜乐处理棉花的时候叫上他。宋挽呈是个好奇心非常重的人,对什么都感兴趣。而且还会去亲自试一试,完全没有某些读书人清高不屑沾染读书意外的事务,尤其还是这种劳动人民才会干的粗活。

常喜乐觉得能了解民生以后才能做好官,知道人民大众是怎么劳动,才知道其中的辛苦。宋挽呈有这样的品质,以后很大几率能成为一个好官,自然十分支持他到处去看和去体验。

他准备开始处理棉花的时候,一大早就让宋挽呈过来了。而宛娘和宋玉息也都过来了,两家人现在走得很近,平日里经常来往。宋玉息现在跟常家的几个孩子玩得非常好,而宛娘跟几位嫂嫂也非常要好。宛娘后来对经济之事十分擅长,也是因为在桃源村的这些日子,一直跟曹二嫂和丁三嫂在一起的关系。看她们如何管理工坊,而得到了不少经验,这些都是宛娘当时没有想到的。

“这东西是做何用?”宋挽呈见常昱抬出一个木架子,好奇问道。

常喜乐介绍道:“你看这些棉花,上头都有棉花籽,我们得把棉花籽分离出来。而这个东西就是用来分离用的,可称之为轧棉机。”

宋挽呈恍然大悟,十分佩服道:“你这脑子转得就是比普通人快,这东西明明用手摘也挺容易,你竟然就想到利用工具了。”

常喜乐笑了笑,说实话若非有后世经验,他第一次接触陌生的东西,一开始肯定没办法研究出利用工具省事省力的方法。几乎所有农具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现在只种了一亩,不过收了两百来斤用手摘确实容易,可若等以后种得多了,那便是不同了。利用工具能提高效率,节约人工,这么一来成本就下降了,利润才会丰厚。”

宋挽呈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从不曾见过像常喜乐这样,如此会利用工具还会去琢磨去制作的人,叹道:“现在桃源村已经有了这么多花样,你还要节约人工。你是想要带领整个村子一块致富的,如此一来岂不是还要弄出许多花样才能实现?我有时候真想把你的脑子挖出来看看,是不是跟平常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