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秦教官的馊主意(1 / 2)

国士 衣山尽 1959 字 5天前

江北,淮安、扬州战场打得如火如荼,打得尸山血海。

但此刻在南京大胜关战场,却显得异常的平静。

建奴阿济格大军拿下九江、安庆府之后,一刻也不停歇,又顺当地攻克太平府。如今,他们的前锋也推进到了采石,朝发夕可至大胜关。

还好,郑家的镇海军有水运的便捷,抢先一步占据了大胜关这个战略要点,主力战兵加上民夫、辅兵,达惊人的三万之巨。这已经是江南地区的第一大军事力量了,又了地利之便,就不得叫让清军谨慎起来。

阿济格大军自去年从北京出发进攻陕西李自成以来,所向披靡,打得极顺,部队上下洋溢着骄横之气。不过,他在骄狂,却也不是一个笨蛋。知道这道关口不是那么好拿下的,这也是南京唯一的屏障,若是丢了,弘光政权的留都将无险可守。既然弘光小儿不肯离开南京,必然会下死命令给大胜关守军,让他们坚守,如此一来,这一仗要想取胜,就不得不耐心加上小心。

所以,阿济格一反先前秋风扫落叶的攻击态势,让部队慢下来,只派小股斥候前往侦察。后续主力则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地慢慢推进。

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攻打大胜关这种隘口和要点,需要火炮配合。

当涂、芜湖地区水网密布,摆明朝糟糕的财政所赐,这一带的道路桥梁已经几十年没有维修过。当阿济格行军的时候,明明舆图上有一座桥梁的,可一走到跟前,却只能看到滔滔河水。没办法,只能停下来搭建桥梁。

步兵和骑兵为了推进速度,或许可以涉水而过,但大炮不成。吴三桂的汉军……这群混蛋,打仗不成,走路也不成。至于尚可喜的火器营,那些大炮,移动起来非常麻烦,非常的慢,没有火炮,要想拿下大胜关……靠步兵鬼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听人说,镇海军是福建郑芝龙的精锐,也算是明军中的强藩,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阿济格也不急,反正我大清兵强马壮,那下南京,活捉弘光小儿不过是时间问题,说不好大胜关就是灭亡明朝的最后一战。为山九仞,也不急于一时。

他却不知道,自己这一谨慎的态度正中了郑森的下怀。镇海军虽然经过宁乡军教官团的严格训练,是一个小号的宁乡军,可战斗力却无法同宁乡军相比。这时候贸然出击,定然不是阿济格的对手。

若是镇海军有个闪失,自己这一年来所花的心血全部白费不说,南京也将处于清军的直接攻击之下。而且,在此之前,孙元已经和他推敲过这一战将如何打。

按照孙元的计划,郑家新军先牢牢将大胜关守住,拖住安济格大军。等到宁乡军解决了江北之敌以后,再过江参战。如果大胜关实在困难,扬州镇水师也会逆流而上支援。

反正一句话:以守待变,以拖待变。

野战或许不成,但守住大胜关少年郑成功还是很有信心的。他的信心来自经过教官团训练的精锐士卒,来自扬州镇支援他的大量新式枪炮,尤其是那二十门啥拿破伦八镑青铜炮。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军国利器,尤其是装上榴霰弹,一个齐发,覆盖几里地方圆的战场当不在话下。往城墙上一放,敌人若是排着密集阵型过来,那就热闹了。

当然,大约也是因为这种火炮的威力实在太大,日常的维护也非常麻烦。其中很多零件都需要经常更换,而这些东西也只有扬州镇能制作出来。比如丝杆,若是自己弄也能够生产,不过,用不几次就会坏掉,怎么也比不上扬州镇出品坚固耐用。

定下了坚守的战略之后,郑森很自然地知会了自己的两个顶头上司,大学士王铎和上江总督朱大典。

朱大典自从被王阁老用金瓜锤打成脑震荡之后,一直无发视事,如今还呆在南京城里养伤。不过,对于前线,他还是很关心了。镇海军这边同他也是通畅的联络渠道。加上大胜关距离南京也没几步路,老朱每日都能接到最新战报。

朱总督是个打老了仗的人,也知道野战镇海军不是建奴的对手,对于郑森的固守战略非常赞同。

可是,这事在王铎这里却没能通过,他想主动出击。

……

“王阁老这次真是出了奇了。”大胜关前,少年郑成功的中军大帐中,一向严肃的宁乡军教官团团长秦易难得地同郑森开起了玩笑:“阁老自誓师以来,慷慨激扬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驾驶。可真上了战场,王学士却一再叮嘱咱们务必谨慎,需做到万无一失才好,不可轻车冒进,损了士气。又说,镇海军可是留都唯一可用之兵,若有个三长两短,南京如何?可如今却一反常态地督促咱们出兵,于奴酋阿济格决战。他能有如此勇气,真叫人敬佩啊!相比之下,指挥却显得举棋不定,未免给人暮气沉沉之感,不像是少年英杰。若我是少将军,定会出阵杀敌,为国效力,马革裹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