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邓艾事先“尝敌”所获得的情报,魏延知道了高句丽主力并不在丸都山附近,国内空虚,而且将既怯懦——否则也不会抽走国内守军,也不会关闭水寨,不敢渡河攻击南岸了——卒又粗劣,所以他才能一鼓而前,利用坚船利弩,瞬间便即摧垮郝旭的水寨。
随即夏侯兰指挥陆师汹涌登陆,几乎不损一兵一卒就杀进了完全不设防的国内城。尚未逃离的高句丽百姓尽皆被俘,加上跪地求饶的水兵,总计四千余人。夏侯兰随即下令,把土垣全都给扒了,然后放一把火,将城内房屋烧成白地。
当然啦,在此之前,先须纵兵大掠一番,既酬其功,又补充本军所需要的粮草物资。结果发现,从水寨废墟里搜出来的钱币、绢帛数量竟然最多……
邓艾早就率领麾下三百勇壮,放弃南岸营寨,乘坐小船渡过马訾水,来与大军会合,随即面见主将缴令。魏延笑道:“直土鸡瓦犬耳。即无士载前导,吾破此亦不难也。”
邓艾淡淡一笑,既不辩解,也无怨怼之色,魏文昇瞧着反倒有点儿不好意思起来,赶紧改口:“此戏言耳。”随即伸出四枚手指来,说有你冒死先发,使得国内城报警的时间提前了整整四天,也就是说,倘若曹真还并没有被高句丽主力击退,那么他就多了四天的时间继续挺进,可以夺取更多土地、掳掠更多物资——说不定还真能把纥升骨城给打下来哪。
“士载功不可没,吾当奏明朝廷,为请勋禄也。”
可是接着话锋一转,又说:“惜乎,使贼弃守国内,而笼此丸都山也……”听说国内城中原本守军不足千数,即便他们不撤,这城我照样眨眼间就能攻下来。倘若先吃掉这一千人,则守备丸都山城的敌势更寡,说不定咱们就能够趁胜而前,攻上山去哪。
邓艾躬身禀报道:“艾、艾于南岸登高觇看,山城甚、甚坚,即五百卒守,亦非旬日间所能下、下者也。”
魏延摆摆手,说南岸太过遥远啦,咱们不妨一起抵近观察,再考虑是不是要攻城吧。
从人牵来坐骑——海船上当然很难载马,包括夏侯兰在内,大家伙儿全都是腿着来的,这还是才从高句丽水寨和国内城中搜到的几匹驽马,上阵不行,代步却无问题。
于是魏延在前,夏侯兰、邓艾、石苞在后,四骑穿行于正在扒垣、抢掠的国内城中,一路向北,直往丸都山下而去。其实按照是勋的分派,这一路的主将应该是夏侯兰——因为陆师才是作战主力嘛,魏延水师原计划不过协助运兵,以及警戒两岸而已——可是夏侯兰素来谦抑谨慎,再加上水师才刚打了胜仗,陆师夺城,仿如嗟来之食一般,他自然气势不足,就由得魏文昇专断自为了。
至于魏延,那向来是骄傲惯了的,要说天子之下,他只瞧得起两个人,一是显拔自己的太尉是勋,二是待己如子的已故上司太史慈。想当年太史慈去世,魏延就琢磨着该我代领其军吧,可是谁料想朝廷下令,把他调去东海水师。于是魏延赶紧写信给是勋,说把我调离淮南,去领水军也可以,但我不希望再有人压在头上啦,我得当一把手。是勋当即允诺,即向曹操进言,圆了他的梦想。
东海水师是个非常独特的存在,理论上由天子直领,就连兵部也不怎么插得进手去。所以魏文昇这些年老大当惯了的,倘若他跟曹真一路,或许礼敬对方的宗室身份,还会收敛一些,如今跟着夏侯兰……那是谁啊?凭什么来指挥我?
他本能地就把自己当主将了,不但水战要管,陆战也想插上一腿。
且说四将一路疾行,不多时即至丸都山下,各自仰头眺望,随即是面面相觑,除了早就有心理准备的邓艾,另三人的反应都是相同的——这是有病吧?
依山建寨,凭坚而守,这个道理当然谁都清楚,问题以中国之大,就基本上没有那么庞大的山城。中国的城池大多用以控扼一地,多数建在平地上,偶尔背倚高山,而绝无盖在半山腰甚至山顶的道理。山腰、山顶,或有建寨,规模就绝不可能似丸都山城一般,周遭竟达十数里之广啊。
类似这种架构,欧洲叫城堡,韩、日叫山城。可问题即便欧洲城堡,韩、日山城,名字里虽然带个“城”字,其实都是堡垒,无法置入太多守军和非武装人员。可是瞧丸都山城的规模,能够硬塞进好几万人去——有这么盖城的吗?究竟有啥意义?
夏侯兰扬鞭四下指点:“无国内,则无丸都山。”丸都山城本身只具备防御功能,不但毫无生产能力,甚至都没有商业能力。高句丽这复合都城系统,商业能力要靠国内城来提供,生产能力则靠国内城周边的乡野提供,如今既然夺取了国内,那么丸都山就跟一座死城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