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2节(1 / 2)

商路一断,无论是茶叶,大米,家乡的各种小吃,全都断货。

时日一长,军队非得生乱不可。

这就是顾玖的杀手锏。将商路牢牢掌握在手里,等于是掐住了安西王府的命脉。

修路所需资金缺口,只能靠少府和四海。

户部是指望不上的。

户部的人,天生守财奴。

叫他们掏钱修路,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万万不能答应。

夫妻二人确定了大方向,定下具体的方案,接下来就是安排人员去执行。

这事没拿到朝堂上讨论,直接通知兵部和工部配合。

西北路段先动工。

西凉路段,安西王什么时候把钱拿出来,什么时候动工。

朝臣得知此事,一片哗然。

“在荒漠修路,那地方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分明是浪费钱粮。”

“有修路的钱,为何不拿出来这建学堂?”

“陛下和皇后娘娘疯了吧!天高地远,一路荒凉又乱,干什么要特意修一条水泥路通往西凉?毫无意义!”

“同西凉的通商,每年规模有限。就为了区区一点关税,特意修路,纯粹就是浪费。”

即便修路不花户部一文钱,朝臣秉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有责任劝解帝后朝正确道路走的责任感,纷纷上本阻止此事。

即便花的是少府的钱,也很令人心疼,好吗?

陛下不可任性啊!

那么多钱,干什么不好,为什么要修路?

辛辛苦苦修路,大周百姓又用不上,浪费啊!

陛下要是嫌钱多,花不出去,不如把钱给微臣。微臣很穷,从不嫌钱多。

微臣同样很穷!

朝臣人人叫穷,分明是在讥讽调侃皇帝刘诏。

刘诏坐在金銮殿上,直接翻了个白眼。

“朕也很穷!”

“陛下喊穷,却有钱修一条没人走的路,实在是荒谬!”

“朕花自己的钱,有何问题?”

“名义上,陛下花的是自己的钱,实际上花的都是民脂民膏。盐铁税收,进了少府口袋。十税一的税收,同样进了少府口袋。少府钱庄的收入,同样进了少府口袋……这些钱,陛下能说是自己的钱吗?”

“进了少府的口袋,就是朕的钱。这是在太祖的时候就定下的规矩,如今你们是想打破这个规矩吗?你们总说要守着祖制,现在朕要求守着祖制,你们怎么又不答应?说对的是你们,说不对的也是你们!敢情对不对,全凭你们一张嘴。”

“陛下此言差矣!若是在国内修一条路,少府出钱,绝对没有人反对。但是陛下现在要修的路,是从西北通往西凉,此去几千上万里路,所费钱粮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这一路上土地贫瘠,荒无人烟,这样路修来有何益处?”

“说修路没有益处的人,在朕看来,皆是目光短浅之辈。为什么要修这条路,修这条路有何益处,这个问题不该由朕替你们解答。你们身为臣子,理应自己去寻找答案。若是事事都需要朕出面,朕要你们这群臣子有何用处?”

第1139章 骂得好(三更)

君臣不欢而散!

很快,刘诏多了一个败家子的名声。

民间都在议论,皇帝糟蹋钱,不把钱当钱,称之为昏君也不为过。

可以说,刘诏是大周国祚两百多年里面,争议最多的一位帝王。

他勇于进取,开疆拓土,改善民生,降低赋税,减少徭役,繁荣商业,办免费学堂,强军思路……

等等一些列措施,称之为明君,绝对够资格。

与此同时,他兴大狱,怼朝堂,破坏祖制,改传统,剥夺士绅阶层免除赋税徭役的制度,如今还学着败家……

称他为昏君,也不为过。

小民缺少见识,容易被读书人煽动。

小民当中已经出现当今陛下是败家子的流言蜚语。

京城小民,是全天下最淡定的小民。

多年来,被报纸洗脑,洗出了一个稍微清醒的脑袋。

学会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不能听一面之词。

果不其然。

没多久,《大周生活秀》和《山河书院报》同时刊登了“佚名”的文章。

文章从历史,经济,军事,民生,地域格局,未来影响力,等等方面分析了修路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