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急!”徐元佐连忙道:“我得先将此事原委写下来,必要跟大父、父亲说清楚才是。”
徐元春点头道:“是此道理。”
徐元佐为了不影响徐元春的修学,当夜连住都不住,便要回夏圩。既然内定了王世贞的文章,那么第二期的社论可以先放放,全当蓄力。
不过音乐会的事得立时见报,此谓乘热打铁也。
工匠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加上现成的板框,第二期的《曲苑杂谭》只三日功夫便刊印出来,旋即散发到了各个客户手中。
不过这回的印量可不止一百张,而是足足五百张,新增加的数量正是为府县学里的生员们所准备。
那么多出来的成本是谁承担呢?
却是祁家公子祁珏。
祁珏乃县学生员,却是附学生员。
这里却要分明:生员到了目下,却是分了三等。
第一等的生员名为廪膳生员,是国家发生活费的正经生员。
后来学子愈多,便有了增广生员,可以视作扩招生。
这附学生员乃是扩招的扩招生。
虽然也是生员,比之前面两类却好比后世大专生与本科生,以及211、985的本科生的区别。
祁珏家中颇有家资,简言之是不差钱,唯独好个文名,可惜才气有限,所以找清客代笔、印小册子乃是常事。这回自己的文名被人看重,特意约稿,焉有不应之理?别说拿稿费,祁公子还恨不得倒贴银子呢。
自己宣扬与别人认同而宣扬,那是天壤之别啊!
祁珏格外珍惜这个扬名的机会,特意赞助了《曲苑杂谭》编辑部五十两白银,请《曲苑杂谭》多印四百份,首先给学校里的同学人手一份,其次也要借助徐家的客栈,散发到商路上,好将文名散布到整个南直,乃至外省!
对于徐元佐而言,印一百份与五百份,增加的成本只是油墨、纸张、雕字磨损、刷印人工。五十两非但绰绰有余,就连前面一百份的成本都可以覆盖了。这不等于报纸一份未卖,而成本已经回笼了么?
这样的好事,岂能拒绝!
报纸发出之后,祁珏立时成了学校里的明星。
虽然文章平平,许多人都不看在眼里,能参与盛会却是一桩谈资,更何况徐元春这等著名学霸也在其中。
祁珏心中却觉得这是“以文会友”,全是因为自己的文章而来,尤其看到有人突然惊叹:“呦,原来还收了祁美玉的文章!”更觉得银子没有白花。
白纸黑字拿回家里,父母也是颇为高兴,大有名垂青史的即视感。
——要不然我也办个报纸?
祁珏一度心中琢磨。
不过他到底商人之子,很快就想通了其中关节:《曲苑杂谭》是人家的报纸,刊登他的文章是肯定他的文才。若是自己办份报纸,刊登自己的文章,那岂不是又回到了自家印小册子送人的境地?
——若是如此,就多送点银子给那边,省得他们亏钱不印了。
祁珏心中打定主意,又捧出报纸,对着“自己”的文章嘿嘿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