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虚张声势 声东击西(1 / 2)

大唐虎贲 无言不信 1784 字 5天前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虎贲》更多支持!

高句丽最大的特点是模仿,凭借从汉人这里学来的各种知识来对付他们汉人,凭借着高句丽特有的地势地形,反而让汉人大吃苦头。

辽东追溯汉朝起已经是汉人的领土,如今让高句丽窃取占据。对此高句丽一直有着深切的不安,尤其是唐朝日渐崛起,他们心中的不安也日渐提升。他们自然害怕再度受到汉人的攻打,杨广三征高句丽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就算让三百万头猪在高句丽的领土上乱拱也也造成不小的伤害。

杨广三征高句丽固然得不偿失,高句丽的日子也不好过,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尤其是罗士信当年的一闹,高句丽陷入不可避免的内乱,国力政治都大受影响,实力亦比不上巅峰时期的高句丽。当然高句丽也向来不是以实力取胜。

为了预防汉人的再次来袭,高句丽再度效仿了汉人的知识,修筑长城。

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用来外敌入侵的屏障,秦朝一统之后,长城成了农耕民族抵御游牧民族的标识,历朝历代都会有帝王修葺城防。到了高句丽手上,长城便成了抵御他们汉人的利器。

他们借着辽水的险峻,在辽水附近修筑了一座阻隔东西的长城,长城与辽水,相互辉映,相互依仗,形成了一座先天与后天相互结合的防线。

大唐兵马若想攻入辽东,收回辽东领土,这长城、辽水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长城、辽水混为一体,负责这一地防线的正是高句丽的一员宿将渊氏家族中地位最老的一位叫渊斌之,他是昔年渊氏家族最为出色的族长渊子游最小的胞弟,昔年与渊子游并力在辽东城下抵挡杨广六七十万大军,后来杨广第三次攻打高句丽,渊斌之亲率游击兵马,不断的持续伏击杨广的军队,将他们的供给线切断,迫使杨广在这一次的征伐受阻与辽水,近乎百万大军连辽东的没有打到,受制于辽水西岸。

乙支文德死在罗士信手上之后,渊斌之便是整个高句丽现在是资历最老战功最为彪炳的大将。他虽是渊氏一族人,却不参与渊氏与高句丽皇族的内斗,一心镇守辽东,以防汉人将之夺取。也因如此,渊斌之不但得到渊氏一族的支持,高句丽的荣留王也对之极为亲善,支持他在辽水修葺长城的提议。

渊斌之自从率兵入侵大唐之后,便广派眼线耳目探查唐军动向。

果然如他预料的一样,大唐面对高句丽的挑衅,果然调集兵马来战。

从最近得到的消息来看,唐军的水陆大军已经出发了,目标直指长城防线。

“唐军现在在那里了?”渊斌之今年已经年过六十,须发皆白,身型不高,但极为壮实,眉宇间不怒自威,他大马金刀的坐在军帐上首,颇有黄汉升老当益壮的感觉。在他的两旁并列着文武大将,都是渊斌之镇守辽东四十五年提拔起来的能臣干吏。

听渊斌之发问,右手旁的一为黑袍将回应道:“估计唐军是怕了我们,他们行军的速度极慢,但是很稳,步步为营,徐徐推进,今日方刚经过营州,正式进入我高句丽地界。”

“好慢啊!”渊斌之镇守辽东足足四十五年,对于辽东的一草一木极为熟悉,对于唐军的移动路线,他根本无需翻开地图查阅,只是闭上眼睛,清晰的线路图就在脑海中浮现。

“估计是怕了吧!”一位年青英武的将军,笑着说道:“爷爷当年的那一仗,以不到五千兵马,搅的数十万的隋军也夜不能寐,焦头烂额,气得隋朝的皇帝跟蛤蟆一样暴跳如雷。他们不敢重蹈覆辙,只敢慢慢打来了。”作为渊斌之的孙子,渊松得天独厚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军事上有着不俗的水准,但因年轻气盛,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

渊斌之上了这个年纪沉稳持重,默默的摇了摇头,没有理会自己孙子的话,沉吟片刻道:“你们可有细查他们水军的动向?”

最先前的那位黑袍将道:“末将一直关注着,他们的水军并没有行动,只是每日都在渤海上操练至深夜,有点奇怪。也许是因为他们水军不强,为保险起见,先加以训练,待关键时候再行上阵吧。”

右方的一位中年文士笑道:“据我们手中的情报可以看出,唐朝以陌刀兵以骑兵称雄,水军却从未听过。也许是因为他们水军不强,为保险起见,先加以训练,待关键时候再行上阵吧。”

黑袍将摇头道:“我觉得没有如此简单,唐朝风气尚武,他们或许没有将心思放在水军上,但是江南一带百姓人人擅水行舟,唐朝沿用的府兵制度又使得全民皆受军事训练。他们不重视水军,并不等于他们缺少水军兵卒。只要将江南擅水的兵卒聚集起来,辅以战术训练,短期内便可投入战斗。义父,末将认为唐军此举只怕另有深意。”

渊斌之含笑点头,“吾儿此话,与为父不谋而合啊!”

渊松心底不满,却没有表现出来。

“我怀疑唐朝水军,这是在掩人耳目,他们真正的水军已经在我们没有注意的时候,偷偷驶出了渤海,伺机而动。”渊斌之表情严肃,他们占据辽东这片土地已经有两个世纪,在他们看来辽东已经是他们高句丽圣神而不可侵犯的领土,要用尽一切办法抵御唐朝侵略者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