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改朝换代(2 / 2)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1915 字 7天前

永历皇帝闻之后心中大喜,立刻让手下的人护送他去南京,准备在南京城正式登基称帝,以获得大明正统的名号。

就在永历皇帝在半路的时候,忽然之间接到了一个令他倍感震惊的消息,襄阳的襄王和武昌的楚王联合发表了声名,以大明天数已尽为由拥立李宏宇为帝,驱逐建奴,保佑万民。

襄王和楚王的联合声名在大明掀起了轩然大波,如果是别人拥立李宏宇为帝还好,可这样做的人偏偏是大明皇室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藩王,这就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不过,以大明现在的这个烂摊子除了李宏宇有谁能执掌大局?

至于大明的天数,如果不是当年逼得百姓们造反迭起,大明何至于落得如今这个地步?百姓们又何尝愿意再度回到明朝的统治?

因此,改朝换代可谓是民心所向,那些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人并不是真的想要恢复大明江山,而是以此来号召民心反抗清军而已。

随着襄王和楚王联合声名的发布,福建巡抚方云、广东巡抚沈伯诚以及广西布政使鲁坤等拥有兵权与清军对峙的大明高官纷纷响应,以天下百姓为由劝进李宏宇。

不仅如此,那些与清军对战的地方武装势力也纷纷表态支持李宏宇登基,以安天下。

因此,永历皇帝不得不在途中停了下来,静观事态的发展,他的这个皇帝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属于自立,又没有什么根基,如果不是大明的地方藩王现在已经死的差不多的话,也轮不到他举着大明正统的大旗以大明天子自居。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宇回海城前夕,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以在北京城居住的大明宗室衡王和荆王欲起兵,将被掳到北京城的弘光帝与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等十七人斩首于菜市口,几乎灭了大明宗室的地方藩王。

对于襄王、楚王和方云等人拥立李宏宇为帝的举动,那些追随永历皇帝的人自然是心生落寞,如果永历皇帝能执掌天下那么他们可就是从龙的功臣,可现在面对获得拥戴的李宏宇他们却没有丝毫的办法,难道要他们跟李宏宇对抗?

由于是襄王和楚王这两个大明依旧保有领地和权势的两个藩王拥立,因此即便是那些迂腐的士大夫们也没办法指责李宏宇。

毕竟现在襄王和楚王才代表了大明的皇家,被清军赶出封地的永历皇帝在两人面前根本就不能占据大义的高度,属于流亡的藩王而已,楚王和襄王的决定已经足以代表皇室的抉择。

随着襄王、楚王和方云等人的拥立,水师的三大舰队主官不约而同地劝进李宏宇,希望李宏宇以天下苍生为念登基继位,率领军民驱逐建奴,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面对各方的劝进的声明李宏宇自然不能免俗,开始时肯定不能答应,否则他岂不是成为了觊觎大明皇权的乱臣贼子。

因此,各方轮番劝进的戏码于是上演,李宏宇选择闭门不出对此是充耳不闻,心中暗自感到好笑,对自己的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感到可笑。

直到冉兴让和寿宁公主联袂登门前来劝进,李宏宇这才踏出了房门,“无奈”地接受了众人的拥立。

为了稳定民心,增强各地军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李宏宇选择九月初一在海城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华夏帝国”。

按照李宏宇的定制,九月初一后为华夏元年,后世子孙以“华夏”为准,不再单独更改年号。

随着李宏宇的登基,以水师为主力的华夏大军迅速在南方向清军的占领区发动了凶猛的攻势,当地百姓更是群起响声,使得清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不得不接连北上后退。

与此同时,满桂率领三万西征大军东入嘉峪关,在陕西行都司的配合下集兵五万,向清军占据的西北发动攻势,打得在西北立足未稳的清军接连后退。

蒙古继任大汗巴哈特率领八万蒙古军队从漠西向漠南进发,一路上势如破竹,从草原直扑辽东,扫荡着投靠满清的蒙古诸部。

不仅如此,五万朝鲜军队在夜色的掩护下越过了鸭绿江,一举突袭歼灭了多尔衮留在鸭绿江的三四万清军八旗兵,迅速向满清的旧都盛京挺进,由于清军的兵力都已经调进了关内所以进军途中没有遇到丝毫的抵抗。

一时间,清军的防线全面崩溃,多尔衮和清军的将领们万万想不到李宏宇的手中竟然握着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被打得措手不及,全线告急,原本大好的局势顷刻之间就被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