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叛徒之死(1 / 2)

永历四年 张维卿 4962 字 4天前

推荐本书,汉儿不为奴的作者傲骨铁心的新作《司礼监》,明末题材,阉党开局。

………………

新军是满清自丢失江南以来唯一的指望,当年吴三桂掀起叛乱,新军一战得胜,便为满清续了一回命,但是那也仅仅是暂且缓了口气而已。

然则,清廷最大的对手不是吴三桂,也不是吴三桂引以为援的永历朝廷,而是陈文和他的江浙明军集团,是他们夺回了江南膏腴之地,是他们彻底打破了八旗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是他们将满清逼到了万丈深渊的边缘。

此时此刻,清军兵败沧州,如果单纯从土地面积上看,依旧是一个丝毫不逊于江浙明军集团的庞然大物。

但是,国力一事,从来不是这么计算的,人口、经济总量、粮食产量、工业产值、乃至是制度的优劣。

即便不提这些,决战不能阻拦江浙明军继续前进的步伐,蒙古各部也会迅速离心——爱新觉罗家不是黄金家族,所谓的号召力无非是靠着明末八旗军对漠南蒙古的征服,一旦扼住蒙古人脖子的那双手没了气力,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与其决裂。

没了蒙古,剩下的无非是辽东、朝鲜以及直隶、陕西和山西这些地区。山海关被截断的今天,辽东和朝鲜早就是一片飞地。便是山陕两地,残破如斯,也不足以作为一个面临着十数万大军压境的王朝的基础。

更何况,这个异族殖民王朝已经丧失了最后的大军,从中军在炮火中崩溃的那一刹那开始,满清就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无非是一个残破已极的躯壳和一群只剩下一两口气的行尸走肉罢了。

青年近卫师和中军三师联手之下,武卫中军率先崩溃,溃兵冲击临近的拱卫军和武卫左军。在北伐军的全线攻势之下,和硕豫亲王多尼、和硕显亲王富绶率本部骑兵弃军而逃,多罗恪僖郡王屯齐力战而死。右翼不复存在,中军彻底崩溃,左翼的禁卫军独木难支,在北伐军的合围之中全军覆没,近几年新近崛起的宗室第一名将和硕郑亲王济度兵败自杀。

从战场向北,方圆数十里的地面上,无不是北伐军追杀清军的身影。战兵在前追杀,火兵在后打扫战场,沧州不战而下,唯独是顺治跑了个没影,让陈文扑了一个空。

“根据那几个太监描述,奴酋福临在虏师中军崩溃之际便带着御前侍卫们逃之夭夭了。”

“反应真快啊。”

冷笑了一声,然则陈文却也不急。顺治是顶天大的人物,总会露出行迹。而且就算他真的能够逃到陈文暂且触及不到的蒙古,那些蒙古人也一定会将其送来,哪怕是尸首也绝计逃不脱的。

根据预定计划,作为预备队的丹阳师将会配合各部骑兵承担起先行追击的任务,其他各师历经苦战,则是稍作休整,待明日再行向北推进,争取在永历十四年的新年前完成对直隶所属边墙的收复工作。

今年的计划至此,明年还要完成对长城以南汉地以及辽东、朝鲜的全面收入囊中。接下来,登基大典,方可名正言顺的继续推行新政。

“监国殿下,另外,还有一事。奴酋福临的贴身太监供述,说是叛徒刘成与奴酋曾爆发过武力冲突,刘成早在武卫右军崩溃不久就自行前去接手溃兵兵权,那支残部也已经消失在战场,自此不知所踪。”

追击还在继续,更有些许逃不掉的清军选择了死战到底,这也无疑是加大了搜索的难度。陈文听过了刘成的事情,看了看指挥台上的沙盘,却是不由得摇了摇头。

“苟以利合,必以利分。奴酋福临用得着那个叛徒对我军的了解,那个叛徒则借虏廷来实现权力的提升。如今大厦倾覆,再加上奴酋本就信不过汉人,撕破脸也是在所难免的。至于刘成,若是他单独逃窜,将他搜出来还要花费些年月;不过他既然舍不得权力,总想着操纵权柄,那他的死期也就用不了多久了。”

………………

离开了御营所在,刘成打着统领溃兵协助右翼作战的旗号便赶到了收敛溃兵的所在。骑兵五镇已经随着遏必隆去螳臂当车,此间穆里玛和李之芳收敛起了三千多溃兵,已经分属各镇,建制散乱,这庄子上也自然而然的闹哄哄的,每个有个章法。

协统穆里玛和幕僚长李之芳还在竭尽全力的让溃兵归建,将军官阵亡或是士卒损失过甚的部队进行重新编排,可谓是不余遗力。

刘成赶到时,这项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不过他此来也不是赶来加速这一进程的,至少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在这个地方这么做。

“纳喇大人不幸,皇上命令本额驸代理武卫右军总统一职。如今右翼崩溃,中军方向有拱卫军相助,我部残破,当转战左翼,协助郑亲王击破当面浙匪。”

额驸一称,原本不为刘成所喜,他也从未有这样自称过,因为这等称呼是在孔四贞那个格格的基础上才有的,而非是以他这个人作为主体存在的。然则此番赶来,这等让他不喜的称呼却更可以作为他刘成是爱新觉罗家的自家人,身份不同,说话的分量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刘成的命令下达,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幕僚长李之芳便率先表示了赞同,下面的几个统带也纷纷流露出了对这项命令的认同,甚至是渴求。

这里是北伐军的主攻方向,刚刚的战斗亦是摧枯拉朽一般,刚刚就连那支骑兵也陷了进去,虽说北伐军没有继续向整个方向推进,但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还是对的。至于转战左翼,是成是败却不是第一要务,首要的则是离开这片险地。

刘成假传圣旨,正和了众将的心思,岂料没等众将依令而行,穆里玛却一如既往的对刘成的说辞表示了异议:“额驸,纳喇总统是生是死还没有一个定论。再者说了,额驸言之凿凿,末将敢问圣旨何在?”

穆里玛是协统,但同时也是刘成作为总统时清廷埋在武卫右军中的钉子,就是用来牵制刘成的。这一切基于满洲贵族对于体制内汉人的不信任,刘成不过是个代表而已。对此,刘成很是清楚,只是从未点破过,彼此间还留存着起码的面子。然则到了现在的这个份上,情势紧迫已极,胸中的怒火也立刻就燃烧了起来,此前的种种亦是犹如滚油一般浇在了怒火之上。

“皇上赐本额驸尚方剑,金口玉言,见此剑如见君。”

尚方剑的思路源于法家提出的天子对天下官吏百姓生杀予夺的大权的理论,奈何中国幅员辽阔,皇帝不可能随时出现在万里之遥,由此才有了以赐物代表部分皇权的妥协现象,尚方剑才由此出现。

刘成将顺治的御剑举起,众将纷纷拜倒在地,唯有穆里玛还显得有些犹疑,而导致他犹疑的理由也可以说是理所应当。

“本朝从无尚方剑一说。”

满清一朝乃是君主专制之巅峰,再兼清廷亦自有体系,汉家王朝乃至是暴元亦曾使用过的尚方剑在清时是不存在的。用于处置突发事件的赐物,倒也并非没有,比如遏必隆的佩刀在乾隆年间就曾为乾隆赐予大学士傅恒,用以诛杀兵败金山的遏必隆之孙讷亲,但也仅仅是诛杀特定的人物,并无旧时尚方剑的自行处断之权。

穆里玛言及,其实他自己也不敢确定。满清立国时间太短,传统尚未彻底形成,顺治会否突发奇想的赐予刘成以尚方剑来处断军机,也并非不可能。然则刘成汉人的身份,再兼他领了协统一职后便已然形成了对刘成的牵制和防备,哪怕不敢确定,试探一二也总是少不了的。

大旗之下,协统和领了皇命的旧总统对峙而立,众将拜倒在地,全然不知所措。眼见于此,李之芳连忙起身,劝说穆里玛以急事从权的道理。岂料,李之芳的话还没有说完,刘成默默的放下尚方剑,但却暴起发难,一剑便砍了过去。

身上的甲胄仿佛是纸一样,腹部比划开了一个偌大的口子,只觉得盘在其间的肠子有如破堤而出的洪流一般,任凭着双手拦截,也全然无用。

穆里玛不可置信的抬起头,是惊诧于刘成的武艺之高,还是震慑于其人此时此刻的处断,这些已经没有人能够知晓。就连穆里玛本人,也是在抬起头看过这一眼后,便倒在了地上,任凭花花绿绿的肠子导引着鲜血淌了一地。

刘成刻意拦腰砍去,为的就是让穆里玛这个对他多有牵制的旗人多在痛苦之中折磨片刻,以泄心头之恨。

此刻其人高举血淋淋的佩剑,更是大声的向众将喝道:“战局瞬息万变,每一瞬间都会决定胜负,协统穆里玛贻误军机,本额驸代帝斩之,尔等还有异议?”

“末,末将不敢,末将谨遵刘总统号令。”

刘成的霹雳手段震慑住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就连李之芳再看向他时,都是一脸的不可置信。然则有了穆里玛这个榜样,再没有人敢对刘成的命令表现出丝毫的异议,这支溃兵便以着最快的速度离开此处,向着后方的沧州城而去。

之所以先去沧州,而非直奔左翼,用刘成的说法是溃兵建制以乱,以步兵助阵,反倒是容易变成禁卫军的累赘。不如换上战马,在马尾上绑上树枝,漫卷烟尘,给予北伐军以清军的援兵抵达的假象。

《三国演义》是清军高层的基础军事教材,这个说法或许还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张飞喝断当阳桥的故事却是人尽皆知,其中张飞后方的烟尘滚滚发挥了何等作用,亦是宿将所共知的。

这个说法,其实很是侥幸,然则撤离右翼险地是这些残兵败将的共识,刘成的提议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渴求。沧州城里有备用的战马和牛马车,有了机动能力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无论是助战,还是逃跑,此刻众将再看刘成,已是那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一般,除了那份血腥味显得有些破坏气氛。

大队人马赶往沧州,等到他们急匆匆的赶到之时,中军已然在炮火中宣告崩溃。刘成临时改了命令,见清军兵败的大局注定,众将连同溃兵心念着天津卫城的家眷,便在刘成的引导下,做了第一支逃出战场的新军,甚至比顺治跑得都要更早。

能有如今的快速决断,刘成其实早在被顺治夺了武卫右军兵权,明升暗降成了御营幕僚长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打算。陈文不会放过他,清廷这边也信不过他,更有在事后将其弃之如敝履的可能存在。既然如此,坑满清和陈文一个两败俱伤,尤其是要把遏必隆坑死在战场上,这样他才能有余力和空间去自行发展势力。

自从成为御营幕僚长之后,刘成便苦心造诣的筹划此事。然则江浙明军势力更强,他也只有在竭尽全力的帮助清廷击败北伐军的基础上才可以为他自己琢磨。可是今日一战,他的竭尽全力在陈文面前却什么也不是,武卫右军更是遭逢了毁灭性的打击,着实让他大丢眼镜。

顺治的刻薄寡恩,更加坚定了刘成的心思,但见清军胜算已经极小,他便愤然独走。武卫右军是他一手编练起来的,兵权离手也不过数月而已,遏必隆一死,再加上顺治的佩剑,初起时便可以作为号令,而接下来,军中威信,外加上陈文不会放过旗人的恫吓,总能将这支残兵统御麾下。

清军惨败,刘成卷了一轮沧州的战马、马车以及部分粮草、武器便扬长而去。武卫右军的家眷都在天津卫城,他们首要的便是回到天津,带着家眷虽然累赘,但是刘成现在更需要的则是聚拢人心,携带家眷逃亡他地便是一法。

接下来,清军惨败逃亡,北伐军追击的节奏中,刘成早有计算了路线,有心算无心,战马和马车也提供了不小的运力和速度,无惊无险的便在数日后逃回到了天津卫城。

在他们之前逃回来的并非没有,都是单纯以骑兵逃亡的,北伐军的推进要保持着节奏,清军中的一些也确实暂且逃出了追击范围。然则天津卫城里面只有武卫右军的家眷,先期赶到的清军掠了一批船只便逃亡京城,等到刘成带着残部抵达的时候,三岔河口已经没有一艘船只,哪怕是渔民捕鱼的渔船都没有了。

“总统,接下来该当如何?”

北伐军随时都有可能追来,陈文不会放过旗人,这是刘成在路上洗脑多次的。此间城内哭声震天,为的是那些战死的武卫右军将士,但也没有少了那些溃兵的家眷们对未来的恐惧和无助。

李之芳是刘成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些年尽心尽力,这一回也是一切服从指挥,并且全力协助刘成将这支溃兵揉捏成了一体。此间出言问及,刘成也必须向这个亲信表明立场,接下来的事情的成算才会更大。

“邺园,如今形势,向东是海,是落入敌手的山海关,向北的蒙古鞑子不可靠,向南更是浙匪的地盘,唯有向西方可有一条生路。”

天津卫以西是保定府,保定府以西是真定府,光是这样,自是完全不够的,刘成的计划是继续向西,过山西,走陕西,重走吴三桂的老路,引漠南蒙古入玉门关。而现在的形势,清廷一旦崩盘,漠西蒙古也没了示好的对象,当不复吴三桂那般憋屈的死在围攻之中。

这不是最后的生路,只要放下一切,躲起来隐居活命的希望还是很大的,比如明朝那么多的藩王,其中就大有“国亡不知所踪”的,再比如发动过反清起义的杨起隆,能够躲上那么多年,甚至据说最后被抓到的也不是真身。兵荒马乱,无论是大隐隐于市,还是小隐隐于野,只要用心,总是有机会活下去的。

然而,正如同是陈文所言的那般,刘成放不下权利,他迄今为止的一切行止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利,哪怕是危在旦夕的今天,第一想到的也是放手一搏,而非悄然隐退。

刘成说罢,李之芳也表示了愿意继续效力。对此,刘成在一番拉拢过后,也免不了对未来的前景作出一些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