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明末不是没有人才(2 / 2)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2216 字 11天前

“陛下,微臣不敢苟同。”谁知陈子龙却说出了意料之外的话,让崇祯皇帝不由得为之一愣,看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陛下,微臣以为,如果先师知道这些能造福百姓,如此或能得偿所愿也!”

说到这里,他见皇帝似乎愣在那里,就正色又奏道:“先师生平所学,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实用。至于农事,尤所用心。盖以为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只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收了笑容,严肃地点点头道:“不错,是朕之前没做好,如今,卿可愿秉承徐卿之遗志,为我大明国强民富而努力之?”

这是背了原本崇祯皇帝的锅,不过对他来说,无所谓,背了也就背了。

陈子龙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当面认错,这有点超出他的想象。回过神来,他不由得很是激动,立刻躬身行礼道:“此,微臣之愿也!”

崇祯皇帝听了,满意地再次点点头,这个陈子龙,可用!

他正想着,却见陈子龙又激动地慷慨激昂起来,带着年轻人的热血,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如今之大明,俗儒是古而非今,文士撷华而舍实,夫抱残守缺,寻声设色,皆是空谈之辈。世务所急,是非得失之际,未之用心,以微臣所见,如今之士,多无实学。故微臣同友人合著一书,名《皇明经世文编》,共五百零四卷,分兵饷、马政、边防、边情、火器、贡市、番舶、灾荒、农事、治沙、水利、海运、漕运、财政、盐法、刑法、钱法、税法、役没、科举等,欲献于陛下。”

崇祯皇帝听得大喜,连忙要求道:“此书何在?速速呈于朕一观!”

对于他来说,正觉得手中可用人才太少了。此时听说,竟然有这么一群读书人,觉得大明的酸儒太多,而且多是空谈之辈,自己整理实用书籍,不管怎么样,这些人都算是有志气的一群人。他一听之下,自然是高兴了。

陈子龙向崇祯皇帝提这事,自然是有所准备的。书籍他带了,就在紫禁城外的仆人那边。因此,这套《皇明经世文编》,很快就呈送到了御前,崇祯皇帝立刻快速浏览了起来。

事实上,这个《皇明经世文编》,主要是收集了大明两百多年来的文章合集,就是陈子龙这些编辑觉得对当下治国有用的,就摘录编辑起来的。这本的价值,当然不及《农政全书》,其中有不少,其实只是泛泛而谈,也有道听途说,但不可否认,这个对于如今这个乱世,确实是有用的。如果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去实践的,肯定会有成果。

粗略浏览一遍之后,崇祯皇帝便对一脸期待地陈子龙,微笑着地说道:“朕很欣赏有志之士,看来,卿皆其余人等,也是有心了。如此,就由卿去把他们都找来,朕打算见见。”

陈子龙就盼着这句话,此时一听皇帝许诺一见,顿时大喜,连忙答应下来。

他的这些朋友,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有好有坏,有的为抗清而死,有的投降满清,其中还有后世比较有名气的。至于陈子龙自己,也是抗清不屈投水而死,就这,满清也不放过,捞起来再凌迟。由此可见,满清对他的恨意。

这些事情,崇祯皇帝并不清楚,不过这不妨碍他对陈子龙的封赏。考虑到陈子龙本身就是崇祯十年的进士,因此崇祯皇帝决定在户部十三司之外,另外再设农司,专职全国农业生产,主官为正六品的员外郎。而陈子龙,就是第一任农司员外郎了。

对此,陈子龙又是喜出望外。由此可见,皇帝对这个农事是非常重视了。陈子龙知道,只要自己能干好,那以后必将前途无量。才三十出头的他,顿时豪情万丈,心中打定了主意,必不负皇上所托。

崇祯皇帝随后又发布了一道旨意,追封徐光启为农事宗师,是为大明第一个称号“宗师”。当然,如果他活着,那可能就只有“农事大师”称号了。

这第二道旨意一出发,顿时又向全国各地传递了一个信号。就是皇帝非常重视各行各业的人才,只要有才能,爵位就不是问题。比如眼下,就已经有了军器大师、水利大师、农事宗师;这极大地刺激了那些有专长的匠人、士子等等。

崇祯皇帝都有理由相信,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应该还会有更多有才能的人才站到前台来,为自己所用。就希望大明各行各业都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重现大明科技的辉煌。

只是,让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来得及把心思转到河套地区去,一封奏章就打破了他的愉快心情。

这个奏章是谷城知县阮之钿经过好多波折,才呈送御前的。他在奏章中奏明,说张献忠在谷城表面上跪拜有礼节,实际上却训卒治甲杖,不放兵、不应调、不入见制府,骄不奉法。

阮之钿断定,此贼必反。因此,他上报六省总督熊文灿,结果却是被熊文灿严词训斥了一番。于是,他就直接上奏朝廷,希望朝廷尽快采取行动,镇压张献忠造反。

崇祯皇帝看看时间,这份奏章在路上至少耽搁了一个月时间。从他奏章上所言,似乎张献忠地反意非常明显。这都一个月过去了,谷城那边到底怎么样了?

他想着这个,不由得担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