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半子 赵熙之 2195 字 16天前

千缨倏地收住手,瞪圆眼望向门口的许稷:“三郎你快回昭应去!或是去比部公房避一阵也好!”

但许稷全无逃避意思,而是提着酒坛进了屋。王光敏举着另一只碗怒气冲冲:“你还敢回来!”

“岳父。”许稷到他面前,夺下了他手中陶碗:“碗不是捡来的,何必与钱过不去?坐罢。千缨——”她指指那酒坛子:“郎官清买回来了。”

她一如既往地平静,好像什么事都未发生:“古楼子趁热吃,凉了就腥了。”说罢已是伸手过去拿,千缨忙道:“就是就是,都快要凉了,快吃!”

王光敏忽深吸一口气,自许稷来了后,他撒气也没法撒得痛快,心里都快要憋出伤来了。可闻了闻郎官清开坛的味道,他又想,罢了罢了先喝了再说。

一顿饭吃得不算愉快,但好歹个个都很满足。王光敏喝多了便被韦氏拖回房睡觉,千缨则喝到微醺。许稷处理了碗盘剩菜,替千缨烧了水,喊她洗漱后就让她先睡了。

一切忙妥,许稷径直走到院中,抬头看了看天。

无星无月,一片漆黑,太平静了,像是假的。

可就算是虚假的平静,也仅仅持续了一个晚上。

练绘一系列的动作,令朝中多处位置发生变动,有人下去也有人上来,唯一与许稷扯上关联的,也只有换比部郎中一事。新的比部郎中与练绘极像,同样是寒门出身,考进士,登第制科,历校书郎、京畿少府,最后回长安任郎官2。

一路拔擢,青云直上。

没有靠山是不可能的。

在朝中发生这些变动之际,制举诏书终于颁布,公布了考期及制举科目,便轮到举人“他举”或“自举”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但许稷毫无动静。

这天傍晚,许稷正要收拾东西回家,将将走到门口,便有一吏卒匆匆跑了来。那吏卒一瞅她那花白头发,便知撞对了人,他偷摸摸地说道:“赵相公请您去政事堂一趟。”

吏卒口中赵相公,正是政事堂秉笔宰相也。许稷蹙眉,心中是少有地忐忑。一旁的吏卒却不停催促,无奈之下,她只好随同那吏卒往政事堂去。

这时政事堂内烛火摇动,火盆生得正旺,书吏将许稷领进房便退下了。许稷放下书匣端端正正行了个礼,紫袍老头便示意她坐。

赵相公见她年纪轻轻头发却已花白,不由微眯了眼。他道:“制举在即,该准备的可是都准备了?”

许稷听得这一句,心顿时放了下去,一想不对,却又猛地提了上来。

因秉笔宰相说了这话,便意味着让她考制科并非是裴尚书的意思,而很有可能就是赵相公授意。

“下官不明白。”

“将你黜落的是老朽。”紫袍老头挑挑花白眉毛,无所谓地说,“指望铨选这条路从最底下升上来有所作为,头发都要白透了,所以铨选对你毫无意义。让你考制举也是老朽的意思,你若能登高第3,甚至得敕头4,京畿县廨便是你下一任任所。”

连升三阶。

许稷额角轻轻跳了一跳。

“你是昭应人罢?速回昭应县自举,之后自会有人替你表荐。”

一步步都铺好,就等着她去走。

但同时也扔了一座山给她。

许稷被这山压得心绪混乱,但她清楚,这世上没有人会平白无故铺路。

倘若她当真要去走这条铺好的路,她就得有扛一座山的觉悟。

火苗哔啵声不断响,她思忖良久,低头问道:“若下官不愿参加制举呢?”

“哦?不愿?”赵相公显然略有些意外,但他毕竟老道,遂淡淡笑道:“可是有难言之隐?”

许稷摇摇头。

“没有难言之隐何惧制科?”

许稷不吭声。

“你不去考也无妨,考课5在即,看看能有何结果也好。”

赵相公虽还是笑着说这话,许稷却从中听出了威胁。

作者有话要说:

王夫南v:可怜的小稷可能也要变成和练绘一样了也不知道你们懂不懂我t t

——*——*——*——*——*——*——

1悬刀:弩机扳手。

2这是一条理想的仕途走向:考进士得出身,再考制科获得授官,起家官做个校书郎或者正字,再外出任官做县尉(当然京畿地区的县尉是最好),之后再回京任监察御史,或者郎官,再往上则是中书舍人、侍郎等高官。

如果参考唐朝,不历州县(地方官)一般是不能做台省官的,基本没有人能一直做京官,都是按照这种漫长的升迁走上来的,这才是现实哪!

3登高第:就是制科里面取得比较高的等第。

4敕头:制科状元。

5考课:就是考核啦~考核好就升,结果不好就降。许稷再降都要变流外官了,所以这个是威胁。

☆、第16章 士庶争